刘奇
专家介绍:刘奇,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农业部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2013年被聘为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首席专家,北京大学国家扶贫开发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国家行政学院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农民工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首席专家。曾任中共安徽省委副秘书长、省政府副秘书长。
新农村建设需要活化传统精华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小桥、流水、人家,青瓦、白墙、鸡鸭”,这是古人眼中的乡村美景。今人眼中的乡村美景,还要加上现代化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在一些人眼里,这可能就是理想中的新农村了。但金玉其外,还应秀慧其中,当下新农村建设不是盖上新房修好路,就算是现代化的新农村了,她应该具备“三美”,即生态环境美、社会和谐美、人的心灵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乡村才能实现现代化的“大同”,进而推进城乡大同。硬件再美,社会离散,人心不暖,也只是徒有其表。当下亟须抓好“五个重塑”。
一是重塑乡情乡谊。现代社会人情关系越来越冷漠,不管是友情、亲情还是爱情,都越来越淡薄,这是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人情是社会结构的粘合剂,人要是没有感情,社会就一盘散沙。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有很多,但是最有价值的、或者说影响最深刻的变化,就是跳出了发展关系的陷阱,摆正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要求每个人用阶级斗争的眼光怀疑一切,见人就批,找人毛病,人际关系非常紧张,现在才知道要以人为本,人与人之间和谐合作才能做成事。特别是今天人们的生活已经由过去生存竞争变成利益合作的大背景下,更应亲密相处。在生存条件非常恶劣的年代,物质极度匮乏,那种生存竞争是可以理解的,但到了今天物质丰腴的时代,就进入了利益合作,再用那种方式去竞争会两败俱伤,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利益共享。用老百姓的话说是水涨船高,大家都得利。因此,在以合作为主旋律的社会背景下,重塑人的乡情乡谊非常重要。人是感情动物,人要是没有感情就跟禽兽差不多了。对一个社会来说,没有感情的社会是危险的社会,是可怕的社会,是离散的社会。现在研究机器人都向感情方向发展,机器人的研发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有自主意识,人让它做什么就做什么,程序是设定好的,下一步的研发就是要让它有自主意识,不是你指令它干什么就干什么,有自主意识,可以有自己的判断。第二步就是有感情意识,让机器人有感情。第三步是学习意识,有了学习意识,大数据、云计算,海量的数据,过目不忘且瞬间算出结果。人是无法控制的,好在人有个最基本的能力——断电。我国机器人研发的目标是明年要参加高考,水平要达到一本,这基本上就有了自主意识,下一步不光阿尔法狗会下围棋,2020年还要达到能考取北大清华的水平。今天面对这样一个形势,乡村社会的乡情乡谊必须重塑,否则在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每个人所从事工作的价值比重越来越小的情势下,社会结构的离散将危及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乡村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和城市不一样。乡村社会世世代代聚族而居,祖传下来的熟人关系,熟人社会的游戏规则,就是通过感情连接起来的,近现代以来大学西方,想什么都靠契约,契约虽好,但是中国社会和西方不一样,西方是移民社会,大家来自东西南北,陌生人社会需要契约,中国熟人社会长期积累的诚信体系,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如果我们不把这个优质资源用好的话,一味地学西方,父母到孩子家吃个饭,吃完饭还要算账,要付多少钱,那就没有一点人情味了。当然熟人社会也有他的不足,打官司没有依据,合同都有依据,我们一些商业活动可以借鉴,但人与人相处的时候,友情不是金钱能代替的,必须把这个弄清楚。现在社会发生扭曲,有个顺口溜:男人女人化,女人小孩化,小孩宠物化,宠物贵族化,贵族没文化,文化商业化,最后还是钱在起作用,人一辈子基本被浓缩为两个数,上学时看你的分数考得怎样,长大后看你挣的钱有多少。一生被浓缩成这两个数是很可悲的,如果我们学习数学就为了数钱,学习语文就为了认字,那人类文明就倒退了。现在社会用蒋子龙的话说是精变的时代,“精变”就是人心变得十分活泛,守不住传统的东西了,初心被改了。因此,“精变”时代应该是气沉丹田,守住初心,不要因为那些不好的诱惑就随波逐流。千万不要在“精变”时代把自己变没了,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没了。时下最吸引人们眼球的两个核心论点就是:一个小目标和一个大错误。“小目标”就是王健林说的,1个亿,700多万大学毕业生如果都设定这样的小目标,那还得了?缩小100倍,100万的目标也不得了啊。一个“大错误”就是马云说的,他这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创办了阿里巴巴,全国人都犯这样的大错误中国就牛死了。这是“牛”人的话,普通人还是应该学一学曾国藩的名言:未来不迎,当下不杂,过往不恋。未来怎样我不去多想,过去的事情我也不再留恋,只是一心一意做好当下的事情。这就是要用我们现在提倡的工匠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属于自己的路。这样才能在“精变”时代守住传统、守住初心、守住人情。但重塑乡情乡谊应把握好关键,拿捏住分寸,即在情感交往中不要用商业的那一套去对待,在商业活动中也尽量避免情感的干扰。
二是重塑家园红利。所谓家园红利就是一个熟人社会长期积淀的福利,你在一个地方长期生活,经过世世代代的积累,这种福利随时可以支取,不要任何条件,不需支付任何代价。比如资源配置,比如应急事务的处置,邻里互助,矛盾的调解等。资源配置,借钱就是资源配置,在陌生人社会跟谁借钱?银行贷款不光成本很大,还要耗费很多时间,但是在熟人社会,什么都不需要,不需要借条,也不需要考察,更不需要抵押,想都不要想,就可以把钱或物借去一用,这就是红利。还有像应急事务的处理,失火,全村人都去救火,不讲报酬不计代价,都是自觉自愿自发的。农村晒粮食,中午正吃饭时突然赶上大雨,全村人丢下饭碗就去抢收,这只能是乡村熟人社会里才有的事,这就是家园红利。有个例子很典型,有位妇女带两个孩子,公公婆婆有病,生活极端困难,不小心骑自行车把一位老人碰倒了,送医院,妇女自责,一定要付医药费,老人家里知道她家困难,不要她付医药费,互相争执不下,全村人都来说,不用付医药费,有空去多看看老人就行了,这在陌生人社会是要上法庭打官司争取赔偿的,但在熟人社会里却倒过来礼让,这就是家园红利。因为这种长期积累的社会关系使得很多矛盾更容易化解。再如邻里互助,大人不在家,孩子没吃饭,邻居马上就端饭过来,这种互助在城市陌生人社会里却很难发生,住了多年的对门邻居互不讲话司空见惯。家园红利一个是有很强的向心力,一个是有很强的归属感,为什么说故土难离,家园红利的向心力、归属感、凝聚力在起作用。今天社会变形了,形成了一个互伤链,你在我鸭蛋里加苏丹红,我在你牛奶里加三聚氰胺,大家互相伤害,在伤害的过程中都挣到钱了,大家都很高兴,但是社会道德沦丧,良心没了。今天的社会危机就在于:敬畏感缺失,羞耻感淡薄,价值观混乱,潜规则盛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家园红利在急剧下跌。农村新社区建设,必须摒弃城市陌生人社会的恶习,重新培植家园红利。不然社会将逐渐分裂,凝聚力,吸引力,归属感,都没有了,谁还会爱那片社区?谁还会积极参与建设那片社区?今天就要有意识地对社区成员进行责任义务的教育。爱国首先要爱家,不爱家,谈不上爱国,不爱家乡的人去追求天堂,热爱家乡的人才去建设家乡,追天堂梦的人想追求一个完美的地方,结果是抛弃了有毛病的家乡,也没追上没毛病的天堂,这是很悲哀的事情。如果人人都爱故乡,那么国家就是天堂。今天新社区建设要提高社区的向心力,凝聚力,归属感,自然生成的家园红利就会帮你解决许许多多的问题,我们如果是光靠法律处理乡村矛盾,解决乡村问题,一个村设一个法庭,天天开庭,你都解决不完。许多农村的事都是靠内部的机制来处理的。乡规民约从宋代就形成了,蓝田乡约非常有名,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典范。历朝历代皇权不下县,下了县,政府的包袱越背越重,化解不了,农村的许多事只能靠它自身、自我消化。今天我们要好好发育社会
组织,让百姓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靠家园红利的累积化解矛盾,增进互信,提高社会的融合度,增强社区的归属感。家园红利可以让社区成员不致因外部更优越条件的诱惑而抛弃社区。
三是重塑原乡世家。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还有一个节日,六月六是晒谱节,这天要晒家谱,把残缺的进行补录,字迹不清楚的用笔再描描。原乡世家是指那些原乡大姓、名门望族。在西方,贵族谱系能够比较完整地延续下来。西方社会改朝换代,不光不会赶尽杀绝前朝遗老,原来的贵族待遇也不会改变,国家照样供给,因此,谱系很完整。名门望族世家大姓是一个地方的群体形象,很多名人都是从世家大姓出来的,因为他有优秀传世的家风家教家训,非常起作用,影响就是靠这个。这些世家大族不仅影响他本族的人,对当地社会四方乡邻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都以他为标杆,是当地人的骄傲。世家望族不是简单生成的,俗话说,三代才能出一个贵族,世家望族家风的养成,家训的锤炼,家教的素养,都是靠多少代的积累。过去我们把贵族精神理解错了,首先把它的对立项找错了,定为平民百姓,实际上贵族精神的对立项是流氓痞子。贵族精神不专属于贵族阶层,百姓通过自身的修养,照样可以具有贵族精神,成为“精神贵族”。它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为“三自一担当”,首先是自尊,贵族阶层的人非常自尊,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尊严;二是自明,时刻清醒自己的角色,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才能跟上时代;三是自由,精神上非常自由,天马行空、灵魂自由。一担当是担当社会责任。举个数字,英国参加两次世界大战600多万人,死亡率百分之十二。伊顿公学是贵族子弟学校,出来都是军官,战争中的死亡率在40%以上。按说军官可以不上前线,但他们把贵族的荣誉看得比生命都重要,他们的社会担当不是一般的。我们通常理解贵族精神是吃喝玩乐,花花公子,实则恰恰相反,真正具有贵族精神的人并不追求奢华、炫耀名牌,很多人都理解错了。有人说贵族精神有三大支柱,一是文化教养,一是社会担当,一是精神自由。我概括为三自一担当。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家庭的集合就是家族,家族的集合就是民族,民族的集合就是国家,这是一个环环紧扣的生态链。构成一部完整的民族史或者国家史,必须有四大部分组成,国有史,国家要有史;方有志,地方上要有志,省志、市志、县志、乡志、村志,中国最有名的村志是安徽池州杏花村志,这是唯一被选入《四库全书》的村志;族有谱,家族要有家谱,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反映历史的重要一环;家有信,即家庭成员之间或与亲戚朋友的书信来往。法布尔有段名言:“历史赞美把人们引向死亡的战场,却不屑于讲述人们赖以生存的麦田,历史清楚地知道皇帝私生子的名字,却不告诉我们麦子是从哪里来的,这正是人类的愚蠢之处”。家书的往来是最能反映社会底层生活和社会的真实面貌,都是生活的细节。原乡世家没有放到应有的位置,主要是因为近现代以来反封建反宗法反过了头,对其精华也反掉了,好的家书家训家教再传多少年都是治家做人的精品,正能量要继续发扬光大,不能只看到其负面因素,把孩子和洗澡水都一起倒掉。
四是重塑新乡贤。乡贤文化是中国古代士阶层文化在乡土社会的表现形式,古代皇权不下县,县以下依靠乡绅治理。乡绅在中国社会是一个特殊阶层,非官非民,介于二者之间。宋代开始礼下庶人,缙绅阶层的称谓从那时开始,明代知识分子入仕途很难,一部分人就选择不当官回到家乡,发挥自己的才能,寻找实现自我价值的路径,还有许多退休归隐的官员也回到家乡定居,他们共同组成了这个群体。士绅阶层在明代被正式确认,明世宗时期明确这一阶层。这个阶层虽然是处于非官非民的尴尬境地,但是作用是相当大的,对于乡村基础教育的构建,乡村道德价值的导向,传统文化的传承,社会治安的管理,包括资源配置、社会矛盾的调处、乡规民约的完善等,特别是在战乱年代或者是郡县势力弱的地区,这些人起到稳定器的作用,社会秩序主要由这个阶层来维持,没有他们社会就乱了。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有一段话是:从基层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贤文化就是维系着庞大的中国社会正常运转几千年的一个基层力量。但是近现代,特别是城乡二元制度实施以来,农村精英都是单向道地流向城市,当官退休在城里,经商的人也在城市里,精英全都留在城里。今天应该把单向道的精英流失这种格局加以改变,采取一些措施,鼓励退休干部包括工人、经商的人到农村去建设家乡,掀起一场“新下乡运动”。中电集团总工程师刘满堂到山西去做第一书记,厅级领导当村官,在当地的影响非同一般。有的人从走出乡村的那一刻,就成为当地的标杆,若要回到乡村去,标杆的价值更大,方方面面都会起到导向性的作用,今天我们应该利用他们的价值标杆引导乡村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尚待开发的资源。
五是重塑乡村价值。五十多年的城乡二元制度把农村搞得灰头土脸,整个社会一提农村就不屑一顾,全社会都认为农业文明是最落后、最腐朽、最该被抛弃的文明,现在应该是工业文明、城市文明时代。然而,没有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就是空中楼阁,没有农业文明,城市文明也起不来。城乡关系就像夫妻关系,各有分工各有职责,缺谁都不行。如今社会对农的歧视导致人们厌农弃农,现在有个说法,“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三农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解决起来越来越难。今天必须重振农业文明的雄风,全社会都要认识到,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城市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这三个文明必须并驾齐驱,缺一不可。今天要重新审视乡村的价值,一是乡村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依托。我们吃的东西都是从乡村来的,人的第一需求是吃,过去是吃饱吃好,现在还要吃得营养、吃出健康,今天农业的食物保障功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二是乡村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人类文明的源头都在乡村。我们不能光想从乡村获取物质上的需求,文化上的营养也要注意从源头上去汲取,不懂得乡村文化的传承,是一件十分悲哀的事情。农业文明的文化积累是相当丰富的,农作物文化,农业技术文化,社会管理制度,土地税收,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包括人类文明的黄金定律“天时地利人和”,这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农业哲学思想,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称之为人类文明的黄金定律毫不夸张。这都是农民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世界独一无二的。三是乡村是中国人的情感寄托。城里人三代之前都是来自农村,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留下一份感情,下乡知青返城后会组团回农村去看,都是对乡愁的追寻。四是乡村是生态环境的保育者,特别是今天城市病越来越重,人们才醒悟过来,原来乡村最适宜人们生活。逆城市化已经成为一个潮流,欧盟在农村居住的人已占58%,居住在乡村,工作在城市,这是世界性的潮流。中国2015年乡村游22亿人次,而2014年只有12亿人次,一年暴涨10亿人,专家预测到2020年可能达到60亿人次,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乡村游之所以这样发展有六大动力,即收入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闲暇时间的增多,交通通讯的改变,城市病的剧增,盛世乡愁的呼唤。要看到乡村的价值,一定要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好乡村环境,保护好乡村的生态。杜甫有句名诗“国破山河在”,今天我们决不能让“国在山河破”,全社会要重新看待乡村,把乡村的价值宣传透,让全社会明白,没有了乡村人类文明就无法延续下去,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城市文明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载体,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