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迟福林同志,男,1951年8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海南省首批有突出贡献专家,2002年被中组部、中宣部、国家人事部和国家科学技术部联合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
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重点大学的客座教授或特聘教授。
以改革新突破形成发展新动力
东北地区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增强东北地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扎实工作,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从实践看,东北振兴的关键在于推进
市场化改革,以改革新突破形成发展新动力。
形成转方式、调结构的新动力。目前,东北地区的市场环境与沿海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这是制约东北振兴的重要因素。形成转方式、调结构的新动力,关键在于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营造有利于市场
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这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向市场放权,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更多采用经济手段解决经济结构扭曲问题;二是给企业松绑,激发企业主体的积极性,尤其是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
形成国有企业改革的新动力。东北地区国有经济比重较高,国企改革因此成为东北振兴的重头戏。应以盘活国有资产为目标深化国企改革。一是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优化国有资本重点投资方向和领域,更多投向公共服务、前瞻性战略性产业、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国家安全等重点领域。二是将部分国有资本和部分国企红利划归社保基金,合理解决国企职工养老金历史欠账问题。三是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实行员工持股,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改革。四是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等方式让僵尸企业退出市场,尽快剥离企业办社会、厂办大集体等国企非主业。
形成改善投资营商环境的新动力。“政府太强、市场太弱”是不少人对东北投资营商环境的直观感受。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民间投资规模占全国的比重近年来有所下降,民间投资增速2015年以来大幅下滑。推动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破解“投资不过山海关”难题,不能光靠政策和资金、项目扶持,而应着力为经济运行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稳定的
宏观经济政策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形成扩大开放的新动力。总体来看,东北地区的开放进程较慢、开放程度较低。这既不利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也有碍产业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新形势下,要把扩大市场开放与扩大对外开放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放开服务业领域的市场准入,向外资开放法律法规未明令禁入的领域,同等对待内外资、内外地企业;鼓励支持外资企业来东北设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各类功能性总部和分支机构、研发中心等。重点扩大
金融市场开放,吸引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的金融机构在东北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以建立东北亚自由贸易区为目标,努力将东北地区打造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经贸合作的中心枢纽。
形成政府转型的新动力。充分发挥政府在东北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关键在于简政放权,让政府成为营造良好市场经济环境的主体。应借鉴国际商事制度经验,在东北地区进行企业简易注销改革试点。推进制度创新,除了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的项目,其他一般投资项目应给予企业更大的自主决策权。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以做大做强民营经济为突破口,破除行政垄断,规范自然垄断,打破市场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