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益平
专家介绍:黄益平,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前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院长、教授。2015年6月起担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克劳福特公共政策学院Rio Tinto中国经济讲座教授,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英文学术期刊《China Economic Journal》主编和《Asian Economic Policy Review》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与国际金融。曾经担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国经济项目主任、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General Mills经济与金融国际访问教授、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Serica投资基金董事、财新传媒首席经济学家及巴克莱董事总经理/亚洲新兴市场经济首席经济学家。2015年06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任命黄益平为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今年可能会出台一系列有关把控金融风险的措施,比如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等内容。
近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第八十期“朗润•格政”论坛,主题为“两会解读报告会”。在报告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发表演讲并指出,到目前为止,中国似乎是唯一一个没有经历过重大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大型新兴国家。过去系统性金融风险没有发生,一方面是以往经济持续的高增长可以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得益于政府“兜底”。
黄益平认为,如今,这两个方面因素都很难持续下去,今年可能会出台一系列有关把控金融风险的措施,比如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等内容。
在谈到政府将对金融改革采取哪些措施的问题时,黄益平分析,首先,今年金融改革要降低准入门槛,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金融改革要确定开放市场机制,让市场来决定的利率、汇率和资金收益率。此外,还要改善金融监管机制。
过去我们的金融风险一直有,但没有爆发出显性的金融危机。甚至我们可以很自豪的说,中国几乎是在大型的新兴市场国家当中,唯一一个没有发生过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国家,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记录,但是大家要对金融风险有高度警惕。过去我们的金融风险没有发生,我觉得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经济持续的高增长,可以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第二个原因,我们过去有政府兜底,中国经济过去几十年高增长和政府兜底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使得我们的金融体系长期保持稳定。但目前,这两个因素都已经很难再持续下去了。所以今年我觉得可能会有一系列的措施。
总体上来说金融部门怎么改,我觉得方向其实是很清楚的。这个方向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就已经确定的,大致就是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改革就是要降低准入门槛,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比如,很多民营银行的进入,引来有各种形态的金融机构从业者。包括对外开放,我觉得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开放竞争,开放准入。当然金融体系还是需要有准入门槛,我并不觉得可以完全放开,金融行业要讲资质,但并不意味着现在完全垄断,不允许其他的机构进入。当然进入的同时我们要防范风险,过去两三年互联网金融轰轰烈烈,其实对于服务实体经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为什么能生存?是因为它为小微企业和老百姓,包括很多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很多的金融服务,所以填补了传统金融服务的空白。但我们也看到了很多的负面效应,没有一个好的运作机制对它进行规范,金融风险就会增加。
第二个方面,确定了开放市场机制。简单来说就是让市场来决定利率、汇率和资金收益率。债券市场的收益率,包括资金配置和资本的跨境流动,由市场机制决定,而不是由政府和央行决定。这就涉及到金融资源如何配置,这样市场价格信号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第三个方面,就是改善金融监管机制。金融监管的问题去年一直在讨论,我觉得在当前的情况下动机很清楚,为什么要做金融监管改革,因为金融政策的协调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们还看到了保险公司很多加杠杆,在其他领域从事业务的行为,确实发现监管部门之间的政策协调,甚至信息共享出现了问题,所以要考虑机构怎么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