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我们大家都认为创新很重要,可惜我们的创新一直还停留在号召的层面。
历史上具有商业价值的、有批量生产的,有汽车、飞机、手机、电视机、收音机等等,这些都不是我们创造的。实际上我们的体制相对地压抑创新,那么他们为什么能够创新?
首先因为他们是非公、专业化,专业化可以把很多东西做到极致;第二是竞争,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里讲到,浓墨重彩地写了相对剩余价值,怎么样获得创造剩余价值,即相对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率先创新,然后获得超额的社会回报,其他资本家跟上,利润加以平均化,新的企业家又加以创新,使这个竞争的创新平台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是自然规律,即是竞争的规律;第三,要能包容各种各样的、异想天开的想象。别人总在提问题,我们却总是在教育人要中庸。马克思讲过,创造剩余价值的获得,不仅是技术条件的变化,更是制度条件的变化。所以当前需要创新的时候,我们更期待制度方面的创新。
第二,不要把人家的教训当做我们前进的方向。
美国总结次贷危机的教训,就是因为他们的产业空心化,高调规避了制造业,而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强弱的代表。
在工业化的问题上,德国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美国则高调围绕制造业。没有制造业,美国不会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国家,没有制造业,任何创新都失去了意义。一个是贫穷落后的地区,连智能化的制造业都没有见过,哪来的生产性的服务业?这是本末倒置。
另外,货币本来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货币一旦发展成了金融产业,就容易被炒作,就容易脱离实际,这就是美国的教训。我们如果把这个教训当做经济前景,这是世纪性的悲剧。
第三,就是供给侧改革的问题,供给侧改革不是一个新事物。1999年我就发表过长篇论文,宏观经济管理的两种模式——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所谓的供给管理,古典经济学是完完全全的供给侧管理。我们高度认识到,宏观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对创造的需求和生产出来的东西会自动卖出去,从而会创造出新的需求,创造出新的需求的市场,不会发生生产过程的危机。美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产生了滞胀,面对滞胀,里根上台时,实行了供给侧管理的政策。就是通过减税,藏富于民,藏富于企业。让企业有更强的能力去搞研究和生产。那么从供给侧管理到需求管理,区别在什么地方呢?需求管理在于总量,在于刺激,在于发挥主体是政府;而供给侧管理可以让一个企业充满活力,真正成为一个有活力的经济体。要实现供给侧管理,需要的是改革,而不是纸上谈兵,必须有货真价实的面向市场经济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