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人才工作的科学指南。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也是一个智力资源大国,我国13亿多人大脑中蕴藏的智慧资源是最可宝贵的。可以说,这些最宝贵的智慧资源是我国拥有的最大竞争优势,亟待开发。
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将达到1.8亿人,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将提高到16%。但是应该看到,仅仅具备一定数量的人才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数量庞大和质量优良的人才队伍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才效能,才能助推和保障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应对日趋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可以说,提高人才效能,是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从依赖“人口红利”到依赖“人才红利”的必要准备,也是全社会人才开发思想的转变过程。
提高人才效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人才共同努力。重点要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扎实推进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二是要通过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创新人才引进或人力资本分享方式,大力发展教育,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庞大的人才队伍,着力解决人才“数量”不足的问题;三是通过发挥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用人单位等各方面在人才开发方面的独特作用,培养人才掌握专业知识、操作性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认知技能”,同时,培养人才的社会适应性、沟通、团队合作等“非认知技能”,解决人才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四是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人才供给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结构优化,解决人才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五是要通过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建立能力和业绩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解决人才价值发挥不充分的问题。
提高人才效能,既要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也要尊重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人才成长规律,让人才广泛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我们知道,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根据这一认识,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的人只是“潜在人才”,只有那些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是“现实人才”。提高人才效能,可以说就是将“潜在人才”转化成为“现实人才”,让人才有效开展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更大贡献的过程。这一转化过程不仅是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的首要目标和根本出发点,也是在“全球化的世界和转型中的中国”这一大背景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更是人才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成长、展示才华、释放效能的过程。劳动、创新等实践活动,不仅是提高人才效能的舞台,更是人才效能高低的试金石。我们不仅要为人才提供人生出彩的机会和舞台,而且要创新人才在实践中竞争的
市场化机制,建立差异化的人才激励机制和公平化的人才保障机制,引导人才融入实践,在实践中竞争,用实践成果检验人才能力,真正“激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并让人才效能发挥到极致,使人才拥有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动力和智慧,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创新成果。
林泽炎 全国工商联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