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原副总编辑,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席,中国民生研究院高级顾问艾丰在参加经济
论坛时发表了关于企业家与生存环境关系的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艾丰:讲中部之前,先讲一讲泛泛的观点,最后归结到中部。第一个泛泛的观点,企业如何对待形势,现在我们谈得最多的是形势,但是我觉得应该解决怎么对待的问题。我把环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叫大环境,第二个层次叫中环境,第三个层次叫小环境,这个环境分三层。对待大环境,我们怎么对待?我认为只有一条,就要认识,没法改变,不管喜欢不喜欢,就这样了,只能认识,我想对大环境主要是认识问题。第二,对中环境,中环境是选择问题,大环境下面的中环境可能不同,选择适合你的中环境,中环境是选择问题。第三,小环境是什么问题?是营造问题,我们企业的本事,能不能营造适合你的小环境?我们人怎么活呢?就这么活下来的,春夏秋冬改变不了,只能认识,春天之后是冬天,冬天之后可能就是春天了,要有预见性,秋天就准备过冬的时候,冬天就准备春天来了怎么办,这是认识的本事。中环境也可以选择,冬天你怕冷可以上三亚,夏天怕热可以上哈尔滨,可以选择。小环境是你营造的,衣服的增减,房子的建设,暖气和冷气的注入,都是要环境,不管怎么变都很舒服。企业家在三个层次对待环境,不要一说环境坏了就没辙了,因为还有中环境和小环境,主要的本领在于营造。我从来不提倡企业家埋怨环境,那是没有见识的企业家。好环境有利于出业绩,严酷的环境有利于提素质,有许多工作都可以做,只是把我们的着力点选准,这就是你的智慧。
第二个看法,当前中国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我认为核心问题是两个,这两个顺序有点不同,根本的核心问题是转型,但是启动的问题是市场的拉动力,也就是内需的问题,外需别希望了,因为美国和欧洲的问题,解决起来没有那么快,就是解决快了,这个市场容量也不会像前几年那么大。所以中国的拉动力必须依靠内需,这一点如果认识得不足,还抱幻想,我们就会永远被动。
下面说到中部,在大环境下我认为是中环境的问题,中部是今后阶段发展潜力比较大的地区,因为各方面不像沿海那么饱和了,又不像西部那么困难和落后,下一轮快速增长的地带应该是中部。我也去了靠近河南一个城市,我的学生在那里当市长,我到晋城一看,大为感慨,根本不是我印象的中部、西部地区,非常的发达。当然,他有先天的煤,但是也不是先天的煤。我讲一个跟发展有关系的,郭台铭是晋城人,现在他看了中部,是一个机会,把大量的投资继续投在晋城了,现在郭台铭在那里,就是富士康,工人就是4万。我认为郭台铭的眼光,是看明白了,前一段在沿海投资很大,今后发展的重点,中部是一个崛起的地带。我在晋城看到了这种现象,也看到了有眼光企业家的行动,这是一个简单的说法。
稍微深刻说一点,中部崛起的优势在于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原来是农业大省,潜力雄厚。所以我建议,我觉得企业应该有这种思维,我认为中部崛起的核心就是“三化”一体化,第一是工业化,第二是城镇化,第三是农业产业化,这样就是“十八大”讲的“同步”,因为沿海做的不是同步,沿海做了是工业化,城镇化是落后的,所以在中部我们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的产业化,这三个一定要同步进行。最大的潜力出在哪里?是我前面说的内需的问题。中部这么多人口,河南就在中部,解决购买力的问题,中国的潜力在哪里?当然有政策调整等等问题,但是我认为最根本解决中国购买力的措施是城镇化。农民有了钱,而且要买东西,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一个让他有钱,第二让他买东西。有钱不等于买东西,现在农民有钱也不买东西,老拆他们的房子,在那里折腾,不买工业品,因为和他的生活不搭调。所以既让农民有钱,又让农民花钱的办法,就是城镇化,所以我认为中部地区应该成为今后中国城镇化的一个重点突破地区。刚才讲的很好,说是50%,我从来不承认50%,刚才说40%我认为是对的,如果把农民工叫城镇化是不对的,农民要变成城镇居民才是城镇化,农民工在城里转了一圈,还按照农村的方式花,那叫什么城镇化?这就跟小苏有关系了,小苏是
房地产大亨。我认为中国的房地产黄金时期还没有过去,至少还有20年。我认为是我们对规律研究的不够,包括政府,首先是政府,把规律研究透了,就没那个问题了,顺利发展的黄金时期还有20年。过去10年中国为什么那么快?有两个企业起大作用了,一个是汽车,一个是房地产,没有这两个企业,过去能有10%以上的速度吗?今后还是我们依赖的问题,我们要研究透,我跟小苏交流,他也同意我的观点,我说房地产走了一个误区。过去中国的房子只租不卖,后来只卖不租,总是一条腿站着。要两条腿站着,既有租的房,也有卖的房,这样老百姓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很多问题是研究规律的问题,不是简单说是好还是不好的问题。中部的发展前景很大,中部具备的条件比较好。
艾丰 中国民生研究院高级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