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我国经济进入了转型升级阶段。完成这个阶段的历史任务,我们就能赢得新一轮的经济持续增长。在此阶段,要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应有作用。要通过不断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尽快实现国民经济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靠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来实现的,直接导致了目前产能过剩、污染严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局面。当前,提高最终消费率特别是居民消费率,降低投资率,从而化解产能过剩的难题,成为宏观调控所面临的突出任务。只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才能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诸多难题,释放经济发展新潜力,克服经济下行的压力,引导经济走向科学发展的道路。当前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任务:
一是扩大居民消费。要继续把改善居民住、行条件作为扩大消费的重点。要扩大公共服务,改变公共服务长期供给不足的状态。加快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要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二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去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虽然已达46%,超过了第二产业,但是应当看到,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仅为36%。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为60%,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在50%。如果经过5年到10年的努力,将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提高14个百分点,就能新增1.1亿个就业岗位。这不仅能满足居民多层次的服务需求,降低企业的流通成本,而且能带动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从而带动消费水平的提高。一年多来,“营改增”的试点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应加快在全国第三产业的各个领域全面推开,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只要改革到位,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必将在未来10年内出现一个持续、井喷式的增长,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三是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继续鼓励企业、科研单位、大学增加科技研发投入,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带动产业升级,逐步提升我国产品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推动我国工业产品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
四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国农村人口尚有6.4亿人,农业劳动力尚有2.6亿人。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的过程,也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的过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部署,为土地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公司流转,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创造了体制条件。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整洁农村行动。通过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度,将释放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巨大发展潜力,使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
郑新立 中国民生研究院高级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