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对“人在证途”这一话题很有兴趣。昨天在接受采访时,他建议三公经费也应该这样搞,“不要以专业为借口让老百姓看不懂”。
“今年广州的政协委员给出了一个4米长的‘人在证途(图)’,人的一生也不过百来年,有一百多个证要办。真是‘人在证途’。”贾康感叹证件何其多。
随后,他话锋一转,表示这个“人在证途”的表现形式很有必要推广,“这位委员觉得这个事情要改,三公也是这样的。三公经费要公开,做到阳光财政,它是老百姓关心的,而且要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我们现在三公预算在中央层级已经公布过,也有不少地方公布过,但有些老百姓说,你公布了我也看不明白;而有些专家说,这个东西本来就是专业性的,你看不明白不奇怪。”
“总理在政府报告里已经提出要求,”贾康说,“要做工作,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也就是说以后大家对三公经费存在质疑时,相关部门不应该以‘即使公布,大家也看不明白’来搪塞。”
那么,三公经费的公开应该细化到什么样的程度呢?贾康解释:“有关部门应该具体落实到操作层面。国外有种预算形式,它在政府书店出售的简本,从实体书店以便宜的价格拿来以后,形象地向读者、市民展示‘钱从哪里来’,展示‘钱用到哪儿去’。我觉得这就能让老百姓看懂了,稍微有点初中文化知识一定就能看得懂了。”
记者昨天还了解到贾康在今年“两会”上的部分提案。据贾康称:“提案都是很具体的事。比如,中心城市加快轨道交通体系建设、橡胶再生和废旧轮胎回收合理加工运作、精神卫生法、国债收益率曲线怎么样和国债期货多样化相配合等。”
贾康 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