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是个热门话题,大家也都讲了很多。那么,金融跟互联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想讲三点。
首先,金融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包括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以及资源的配置是金融独特的功效,而互联网的优势在于信息收集和处理上,前者采用新技术如大数据收集海量信息,后者则通过云计算等做信息处理,总之,互联网其实就是帮助解决信息收集和处理的三个问题:一是便捷、便利,二是低成本,三是高效。
但是,目前还有一个问题它还无法解决,就是安全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互联网企业缺乏账户管理经验、客户信息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定价、以及资源的有效配置,所以,互联网的主要功能只是搭建一个平台,就是信息中介,而不是投资或融资中介。当下,仁者见仁,见解不一。但不管是投资中介、融资中介,还是信息中介,不同的人,身份不同,角度不同,结论也不一样。从研究的角度而言,我们应该抓住问题的实质,这个实质就是互联网金融活动对信息的收集与风险识别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资源配置。
其次,互联网企业与金融机构处理信息的方式不同。互联网金融企业服务的对象有两类,一是个人客户,二是小微企业。互联网企业利用它信息收集、加工、处理的优势进行信息整理,然后再把这些信息提供资产管理、投资管理、保险(放心保)、基金等机构乃至个人投资者。现在,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或者需求,就是借款人的信用问题。互联网企业对于个人信用管理并不擅长,因此就需要擅长这方面的第三方机构提供个人信用信息的评估。而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尚未对从事金融服务的互联网企业开放,只是一些民间资信机构开始这方面的尝试,但总体上,能否有效形成个人征信的管理体系仍然是制约互联网金融活动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过,相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在数据建模、分布和区域分析方面还是有一定优势的。我曾与国内某大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高管们讨论,他们一再强调只是提供信息的媒介,只是提供技术支持的服务者,说明他们很清楚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
第三,网络机构和金融机构之间存在差异。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在于数据收集处理存放,而金融机构的优势则是账户管理、客户维护、风险定价与管控、金融产品开发等。而互联网金融要将这两者加以融合。为什么互联网企业盯着金融业务呢?一是因为它认为你有牌照以及相应的超额收益,二是认为它具有海量的客户信息,可以拓展服务领域,也就是获得所谓的边际收益。其实,还有个原因,就是金融机构对于这样一些客户的需求认识不够,服务不足,留下了一定空间。
当前,银行要么反应过度,自己几乎要投身于互联网企业,要么则应对不足,仅仅把它看作技术改进与个别业务的完善,而没有充分认识到它可能带来的根本变革。到底互联网的金融活动能改变什么,无法改变什么,目前还难以下结论,但这个趋势不可低估,还需要时间观察和研究。
最后,关于虚拟货币的问题,比如比特币 、Q币等。对于虚拟货币的合法性问题,不是简单地由央行宣布了事,它的合法性源于其合理性,而不是政府官员的认知。货币最初由私人部门发行,后来演变为商业信用,最后才产生中央银行。为何现在的虚拟货币又回到私人部门发行了呢?是否存在一定合理性呢?对于这些新鲜事物不要急于划死,要给予时间观察,允许小范围探索,再做结论不迟。
当前,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很新鲜、很热闹、很活跃的话题。它不仅给互联网企业者,也给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了一场丰筵,更多的是消费者都等着参与、等着享受。而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从业者来说,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因为它完全是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挑战,好在从事金融业的人好像每天在处理这些不确定性。更加积极地应对这场挑战,是我们的义务,因此,应该更多地关注互联网金融,因为我们也可能随时投入到这场盛宴中去。
曹红辉 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