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贾康认为,现在的城镇化是新兴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间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改革。财政的分配体系全力支持全面改革,而这个改革是新型城镇化的前提条件。
此外,贾康还表示,我国城镇化水平实际水平大约在34%—38%。在未来十几年里大概4亿多的人口将从农村转入城镇居住。这些转移进来的人能够市 民化,这个城镇化才能成功。
贾康认为,如果不能顺利解决市民化的以人为本的问题,很多社会矛盾就会积累起来,矛盾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甚至可以形成中等收入陷阱,是个大威胁。面对这个大的历史性考验。
以下是贾康发言实录:
首先对于我们研究所讨论的城镇化,再做一个定义上的勾画,是新型城镇化,而新型城镇化实际上要以市民化为核心的,有别于过去的城镇化,而需要注入新的关键性内容的一个过程。
所谓市民化就是针对我们前面走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间的城镇化,虽然官方报出来的以常住人口为统计的城镇化水平已经到了52%,但是以能够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是附加在户籍上面,这个城镇化水平实际测算就是34—38%的区间内。
而以后还要有比前面几年更大规模的人口,现在粗粗说起来大概是4亿或者说4亿多的人口,在未来十几年里面从农村转入城镇居住,新型的城镇化,这些转移进来的人能够市民化,这个城镇化才能成功。
如果不能顺利解决他们市民化的基本以人为本的问题,很多社会矛盾就会积累起来,这个社会矛盾如果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甚至可以形成中等收入陷阱,是个威胁。
面对这个大的历史性考验,我们探讨过需要金融支持至少是四个要领,第一整个公共资源配置里面以政府财力为代表的这一部分,必须是全口径的,是一元化的,以形成一元化的政府财力作为公共资源来促进市民化、城镇化。
第二个要强调在一元化财政运营机制上面,必须处理好怎么样高绩效水平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这有一系列的管理和相关机制创新的挑战。当然还有技术支撑的考验。
第三个角度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间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改革,特别是我们十八大之后大家都在等待的,也在努力贡献自己的建设性意见的。今年秋天三中全会形成的顶层规划,以及这个顶层规划指导之下,继续允许地方、基层先行先试,这样上下互动的全面改革。而财政作为以财控政,以政控财的全面改革,这个基本的制度供给支撑条件。
第四是金融直接相关的概念,财政能不能作为后盾。以比较有效的方式和机制支持所谓现在援引国际前沿概念PPP,说起来好像是一个洋概念,缩写PPP,这跟中国的现实很有距离吗?
其实不是这样的,现实生活中,中国早已经大量的出现。在强烈需求之下,这种可称为公司合作伙伴关系机制的具体形式的BOT,TOT等等的创新。
另外我们认为这些年来的财政正在允许财政融入之下,财政的体贴息,这个贴息和商业性贷款形成一种合力来支持政府特定支持的项目,以及财政为后盾的政策信息、信用担保等等,也是和商业性金融体系形成合力,都是PPP下面具体内容,所以作这个角度想简单勾画一下这样一个角度的服务于市民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PPP就是要讨论金融创新里面的一个重要方向和努力。
实施路径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初步探讨。简单勾画一下:我们认为现在可以具体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公用事业方面,公共服务的方面,这三大方面和城镇化紧密相关。
这里面要从方向到具体的管理,再到具体的筹资、融资机制,做全方位的考虑和创新的探索,具体的形式时间就不展开,怎么样在已有的基础设施上盘活,怎么样按照顶层规划新建基础设施,这里大量的问题。
首先在直观层面上怎么样融资,我们将来还有4亿的人口进入城镇居住,市民化,总体的投入是多少,有人匡算一下说是60万亿,是按人均15万,一个人头这样匡算出来的,这个数量级应该差不多。要说6万亿肯定太少了,600万亿肯定太多了,这说明资金筹集方面的压力是很大的。
PPP首先给人感受到的是一个很好的调动以及雄厚起来的民间资本、社会资金,以及境外资金一起进来,加入社会现代化过程,解决60万亿的投入怎么样解决资金筹资的问题。
但是我们知道其实不限于融资、筹资这个领域,不是一个简单的融资领域,是要升华到管理创新,是一个更好的模式,因为私人资本进来以后带的是专业知识,带的是投资要取得回报,内在内生的取得绩效的圈套机制,现在我们所讨论的角度上,整个民间资本、互动的支持民间资本的PPP,真正最值得追求的是从筹资、融资的层面升华到管理创新,整个综合绩效水平的提高,而造福于整个的人民生活和民族的现代化。
贾康 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