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还走在半路上,经济发展的方式不转变,中国高速的增长不可持续。”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5月11日在出席《吴敬琏文集》首发式暨中国改革座谈会时谈到,中国改革今后面临的任务仍然艰巨,许多旧体制、旧思想和旧路线残余仍将继续成为改革的阻碍。出席座谈会的专家还指出不该再继续补贴国有企业,而应当放开竞争,消除所有制鸿沟,给民营企业以平等地位。
由中央编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吴敬琏文集》收录了他1980年至2012年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是至今他出版著作中涵盖范围最广,资料最全面的文献类重要著作。
用海量投资拉动经济效果非常差
作为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吴敬琏大力倡导并推进中国的市场化和法制化,是“整体改革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经济改革应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为目标,建议缩小国有经济范围。
在座谈会上,吴敬琏指出,中国改革还走在半路上,中间还有很多反复,今后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改革以来利用权力来聚集财富的力量比起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都要强得多。目前面临从生产到社会的诸多问题有一种方法是强化政府的力量,政府动用资源海量投资来保持高速度的增长,用政府主导来解决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这种势头到了过去十年后一段时候变得越来越强,以至于成为一种以强势政府为典型特点的“中国模式”。
吴敬琏指出,经济发展的方式不转变,中国高速的增长不可持续,那一套强势政府、动用资源、海量投资,拉动经济的办法已经陷入困境。当投资一增加,马上资产泡沫和物价都会反映,而在增长上拉动增长的效果非常差,由此必须在这个新的十字路口做出正确选择。
“渐进式双轨”使改革不彻底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陈清泰昨日在座谈会上发言表示,从建立法制的经济市场角度看,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各类资本都是国家发展的宝贵资源及都应该获得平等的竞争地位,竞争是效率的源泉,人为地认定各种所有制成分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和哪种所有制成分保持绝对控制与发挥市场配制资源的公平与效率原则是有冲突的。
“建设高收入国家必须消除所有制鸿沟。”陈清泰指出,现在隐性或显性的为维持既定的所有制比重,无论是政府管理还是涉及企业的许多政策几乎都打上了所有制的烙印,这已经成为约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在今天向创新驱动转型的时期,需要消除所有制鸿沟,打破垄断,给民营经济平等的地位,突破姓国姓民的桎梏,以此释放亿万人民求富创业的内在动力。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荣誉院长林毅夫提出,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渐进式双轨”的道路在当时是符合国情的改革,但这带来了改革的不彻底,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还没有完成。目前有些企业可以在国际市场上面跟德国的大型装备业进行竞争,要是扭曲来补贴这类企业的话就不是雪中送炭,变成了锦上添花,现在不应该再给这些国企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