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以初次分配作为重点,另一种意见是以二次分配作为重点。我的意见是以初次分配为重点。”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经济年会(2012-2013)上如是说。
厉以宁表示,初次分配是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下的调节分配,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现在还没有形成以市场经济规律为基础的初次分配制度。
“一是历史原因,包括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同;二是行业垄断因素严重阻碍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形成;第三,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初次分配的工资级差、工资标准、工资的地区差别等等都做了规定,到现在这一规定还依然保留了相当大的部分,所以无法在形成市场基础性条件下的均衡工资。”厉以宁如是说。
厉以宁进一步分析,在劳动力市场上,依然存在雇主和受雇者力量极不对称的情况,弱势的雇主无法与强势的雇工讨价还价。
厉以宁认为,农民的收入问题尤其值得关注。农民至今尚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虽然有耕地的承包权、使用权,但没有产权,不能用于抵押、转让,土地的流转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外因素的干扰,农民的土地收入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在厉以宁看来,“二元劳工市场的存在使得农民进城打工、求职一直处于受歧视地位,而且农民社会资本基础几乎在城市里基本上没有可以拉他一把、扶他一把的亲戚朋友”。
“既然所有的财富是物质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共同创造的,那么利润全部归物质资本投资所有,人力资本只能够在工资中取得一部分报酬,这不合理,所以要共享利润,企业利润中应有一部分也应该分给一般的职工,尽管分的数量不多,但毕竟是改善初次分配的条件之一。”厉以宁如是说。
同时,二次分配也不容忽视,厉以宁认为,二次分配的重点应该放在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上。“西方人是初次分配不足,二次分配补,而中国则是初次分配不足,且二次分配收入差距还在扩大。”
目前,公众呼吁了8年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一直没有出台。“之前说是去年年底出台,现在又变成今年两会前,这说明抽象谈改革收入分配体制大家都承认,一旦落实到具体就很难。”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表示,我们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进一步取得共识,从抽象的共识,到具体的共识,到行动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