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宏观调控必须同时锁定稳增长、调结构和控物价三个目标。结构性减税已经成为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的主线索或主战场,关系到此轮宏观调控的成败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8.6%,增速大幅回落。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二是结构性减税政策效应显现。
在经历了为期几年的扩张性宏观调控之后,今天的宏观经济政策抉择正在遭遇至少来自两个层面的困难:其一,扩张性经济政策的“药效”已经减弱;其二,“粗放型”扩张对于经济结构和物价水平的副作用已经显现。这意味着,即便我们再操用类似2008年和2009年那样的大规模的经济扩张措施,其所能产生的拉动作用也不会达到当年,而其带来的副作用甚至可能大于当年。
因此,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宏观调控必须同时锁定稳增长、调结构和控物价三个目标。在当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抉择中,减税确实是最能赢得国人共识的一个宏观调控举措。在某种意义上,结构性减税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主线索或主战场,关系到此轮宏观调控的成败。
作为推进结构性减税主要举措的“营改增”税制改革,其意义不可小视。营业税改增值税,不是简单的税种转换,而是重大制度创新。扭住“营改增”不撒手,是我们可以依循的把结构性减税落到实处的基本路径,从而实现以结构性减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助推工业创新转型,加快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增添动力和活力。
迄今为止,“营改增”是一项涉及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结构性减税举措,不但得到了包括决策层、企业圈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而且已经大致铺就了前行之路。伴随着“营改增”试点的进程,可以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一场深刻而意义重大的财税改革已经呼之欲出。
今年初开始在上海进行的试点效果正在显现:通过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实施“营改增”试点,减轻试点企业和下游企业税负170多亿元,参与试点的小规模纳税人全部实现了减负,减税幅度平均达到40%。更令人欣喜的是,国务院近日决定,“营改增”试点到年底前将扩大到全国9个省、直辖市和3个计划单列市,并适时将邮电通信、铁路运输、建筑安装等行业纳入改革试点。
鉴于进一步加大“营改增”减税规模效应的考虑,很有必要在实施“营改增”并扩大其试点范围的同时,启动降低增值税税率的改革。以目前的增值税标准税率水平计,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可收获减税2000亿元的规模效应。再加上附属于增值税之上的教育费附加、城建税和地方教育费附加,其减税总规模可望达到2500亿元上下。
推进“营改增”,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以结构性减税促进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点。我们必须立足于现实的税情和国情,通过全面评估并确立“渐进”的税收改革整体方案,一个一个地破解诸方面的难题,从而在审慎和务实中求得此项改革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