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张维迎,著名经济学家、原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前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联合创始人、教授、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大市场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是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的学者。2011年,因对双轨制价格改革的开创新研究,荣获第四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日前落下帷幕。闭会当天,有关如何抵抗未来危机的讨论仍在热烈进行,而亚洲新兴经济体则成为这一议题中最重要的主体。
亚洲整体较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在“亚洲经济展望”分论坛上表示,亚洲经济整体做得不错,虽然经济增长在减速,从原来保证的8%-10%降到5%-7%,但实际上仍要比其他地区好。此外在亚洲国家的负债比率下降,像印尼从原来190%降到30%左右。
但朱民认为,随着全球经济的减速,亚洲向全球出口,资本的流出在过去几年当中变得非常频繁,外资频繁的流动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挑战。此外,经济的全球禁闭减速也是一大挑战。“但我觉得,亚洲还是能够活下去的,而且能够继续引领全球的经济增长。”朱民表示。
印度议员N.K.Singh则指出,对于亚洲经济的发展而言,主要挑战来自宏观经济能力能否有效管理赤字,特别是无法偿债问题;此外,如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如何提高教育的质量、完善医疗卫生制度等,都需要有足够的增长。
欧元区的“教训”
在“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分论坛上,包括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张维迎等也加入了对“亚洲成长型市场是否已经准备好应对新一轮全球经济冲击”的讨论。
“英国不是欧元区国家,但在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之后,2008年10月我也受邀参加了欧元区会议,讨论注资问题。当时欧元区认为这是美国的危机,欧洲人没做什么错事,如果美国的问题解决了,危机自然就会好转。然而一年之后,欧洲人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布朗表示,危机发生时期,欧洲并没有认识到形势的严重性和根本性,“欧洲比美国人晚一年才发现问题严重性,大家以为已经发现了问题,但是没有充分地反映,如果会出现下一次危机,应当清晰思考,分析经济体中热点在哪里。”
布朗表示,G20将经济管控的目标设定为避免大萧条、修复金融系统和稳定的全球增长,“很遗憾的是,第三个目标并没有实现。而第二个目标方面,每个国家的体制决定了按照自己的体制,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
布朗还指出:“未来40%的全球消费将出现在亚洲,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扩张,将会有大量外国资金进入亚洲,但是亚洲资本市场不像欧美那样强劲发达,这些都是一些潜在的问题。”
中国需积极应对
具体到中国是否为应对危机做好了准备,张维迎在电视辩论中发表看法称,中国还没有做好准备,上个10年经济增长是中国最好的10年,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有人认为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国有部门强大是好事,但我认为,中国的增长是归功于此前的改革红利。前10年没有进行根本性改革。而今后10年,对中国会非常艰难。私营企业家对未来不自信,因为今天依然面临一些歧视性的政府政策。因此,中国不仅经济增速会下降,还会面临很大的麻烦,中国的未来取决于中国政府的做法。”
不过对于他的部分观点,与会嘉宾也有持不同看法,并直言,张维迎的观点有些悲观,因为没有谁会为危机做好准备,而关键是该如何去应对危机。
南开大学副校长佟家栋分析指出:“在我看来,中国还没有具备出现类似欧洲和美国这样的金融乃至经济衰退这样一个条件。所以,我们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发展过程中的结构问题,而不是已经成熟的这个社会在发展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之间该如何选择的问题。我们确实受当今世界金融危机乃至经济衰退的影响,这是客观的,因为经济越来越全球化,越来越靠外部市场,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还是需要权衡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之间的关系。”
佟家栋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其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我们不惧怕它,我们应该积极地去研究,寻找对策,学习别人的经验,我们自己也寻找我们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能过分地悲观或过分地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