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8日,温家宝总理到江苏省常州、镇江、南京等地进行调研,并主持召开辽宁、江苏等五省经济形势座谈会。温家宝指出,要进一步加大预调微调力度,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特别注重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6月份经济数据,引人注目的居民价格消费指数CPI同比上涨2.2%,创下了近3年以来的新低。
这样,在GDP增速和居民价格消费指数双双回落的情况下,下半年的宏观政策以什么样的组合遏制经济下滑,政府培训确保宏观经济的稳定就成了各界关注的焦点。笔者观察到,对于CPI的持续回落,机构和专家大多认为,通胀水平的下降为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这种观点暗示的政策信号是非常明显的,也就是说,为了遏制宏观经济的下滑,在物价下降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本身将会有更大的放松空间。
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降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工具,对刺激经济回升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但是,笔者担心的是,由于物价的回落,干部培训管理层将不再担心放松货币导致恶性通胀,因而将稳增长的希望更多地寄托在货币政策,而不是寄托在以减税为核心的财政政策,以推动民间投资、加快收入分配、资源价格改革为核心的深层领域的改革政策,以加大结构调整和升级为核心的产业政策。
对于今天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究竟如何看待,温家宝总理说得很明白并强调,“我们提出稳增长,绝不是一个短期的应对措施。稳增长一定要同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这种观点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正确的。众所周知,在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的情况下,党建专家在制造业和中小企业面临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放松,最大的得益者肯定是房地产,在宏观经济不乐观的情况下,房地产的反弹短期可能会带来漂亮的数字,但事实上,无论是中期,还是长期,党史专家对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又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和更多的问题,这是管理层必须考虑的。
基于此,温家宝总理在考察时特别强调,要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把稳定投资与实施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与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与调整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结合起来,努力实现速度、结构和效益的统一,为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笔者对此深为赞同并一直认为,四年前大规模的刺激计划已经证明,不进行深层改革和结构调整的任何稳增长措施只能见效于一时,在政策的药效消耗殆尽之后,两会精神解读没有抓住时机进行调整的整体经济将再次陷入低迷,并且由于贻误调整的时机而让问题更加严重。
现在,中国很多中小企业税负沉重,用工成本上升,生存都不易,遑论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了。但我们须谨记,如果在当前经济增速下滑的情况下,不下决心加大减税的力度为企业减负,不下决心调整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为民间投资营造更大的生存空间,接棒政府投资,不下决心通过激励机制支持企业通过结构调整进行产业升级,不下决心调整收入分配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而仅仅寄希望于货币的放松刺激短期的增长,除了换得短期漂亮而虚幻的有毒数字之外,恐怕只会再次贻误转型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