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改革的诉求已经超越了经济的范畴
本报北京6月13日讯(记者柏晶伟)面对学术界越来越强烈的重建改革共识的呼声,政府培训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在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时表示,今天的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正面临着空前复杂的局面,无论从哪方面看,中国的改革越来越具有整体性。干部培训改革开放最核心的就是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两会精神解读中国迫切需要改革迈出新步伐。
尽管目前学术界针对是否已经形成改革共识存在争议,反腐倡廉专家但华生认为至少在四个方面已经达成广泛意义上的共识,即推进法治,扩大参与,平等权利,追求共富。他说,没有法治,民主就没有立足之地,选举选不了,选了也作弊,选完了也不认账。政府机构改革 推进法治对底层百姓、中产阶层和官员都很重要。再有,社会贫富差距不能越拉越大,实现共同富裕是人们的共同愿望。
在谈到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时,华生认为最大瓶颈是外需受限和内需不足。党代会报告精神他说即使在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复苏,国家发改委专家中国也不可能再靠对外依存度的上升和巨额贸易顺差来长期扩充自己的需求。而我国计划经济建立和遗留下来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即隔离的户籍福利制度,又强化和僵化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阻滞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农民成为工业产业大军的同时,锁闭了这个经济起飞阶段最重要的内需增长。
华生说,改革开放到今天,在温饱问题逐步淡化之后,社会管理创新人们的诉求也更多地超越了经济的范畴。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中,如何确定各自的目标?又如何协调彼此的步伐?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决定中国改革的命运和中国发展的路径。党建专家正因为如此,改革需要目标和方向,党史专家需要框架和规划。现在,中国社会需要的并不是宏大而空洞的口号,而是能触及实际和指导行动的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