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下,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备受关注。昨天召开的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表示,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的转换期可能已经开始,放宽准入鼓励竞争将成为下一步改革重点。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很多学者解读为宏观紧缩政策背景之下的短期周期性回调,而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山东等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速下滑更为明显,地方政府认为是主动调控的结果。但刘世锦提醒,应注意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下降的风险。
他分析,中国经济已超过30年保持年均10%左右的高增长,按购买力计算人均收入达到8000国际元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在人均收入达到1.1万国际元之后,无一例外都出现增长速度的自然回落,回落幅度在30%至40%,即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中速增长阶段。中国在今后几年也可能达到1.1万国际元的人均收入水平,因此增速下台阶的窗口即将开启,甚至已经开启。
“如果我们在人均1.1万国际元水平上,增长速度能够自然回落,实际上是中国成功度过工业化经济高速增长期的一个标志。”刘世锦认为,中国经济增速由10%左右降到6%至7%的水平,从国际范围来讲仍然是不低的速度,如持续保持5年、10年、20年,将会成功跨入高收入社会,从而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在增速下滑的背景下,提升中国产业竞争力至关重要。刘世锦提醒,中国需要着力发展创新性民营行业龙头大企业。从国际经验看,具有长期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一般都是民营企业,而中国目前进入500强的多为国有垄断型企业,很难具有长期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