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增长指标出现了下行势头,在未来几个月,通胀水平也可能有所下降。这是否意味着控制通胀的战斗已经打赢了呢?是否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又该被提上议事日程了?我可以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不!
通胀势头受到遏制,这只是暂时现象。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实际上是一件好事。因为国内经济已经过度依赖于地方政府的大肆举债、地产泡沫。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增长越快,未来埋下的隐患就越大。
很多人都在呼吁,继续紧缩可能会造成就业危机。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中国的蓝领工人已经面临短缺。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低下,背后的原因是当前的经济结构不合理,需要把经济发展的中心转移到消费和服务业。靠增发货币来刺激经济,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货币的混乱,并不必然造成经济崩溃。但是,中国的老百姓已经开始看得懂货币资本游戏,在政府增发货币的时候产生通胀预期。再次大规模增发货币的话,可能就会导致民众对人民币的信心崩溃,结果将会是银行挤兑,大规模消费品囤积,资本外 逃。
中国政府一直都试图无视潜在问题,优先保持经济增长。政府承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会帮助居民收入水涨船高。而在过去几年内,持续上升的房价,持续发展的通胀,储蓄贬值,把更多的人抛弃在后面。通过滥发货币、大肆增加政府财政支出来推进经济发展,已经不再能够让大多数人受益。
呼吁放开货币政策的真正动机,还是要再次推高地产和证券市场。各地方政府需要接着卖地皮,才能有钱偿还巨额债务。很多企业商业模式也都依赖于房地产市场和股市的繁荣。既得利益集团需要一段资产市场上行的时间,借此将手中的资产套现。这些因素的影响曾经让2004到2007年间的宏观调控半途而废,也导致了2009年大幅度的货币发行量扩张。这两次,都是打着“增加就业”的旗号进行 的。
目前的增长模式,只能让很少一部分掌管国有资产、控制公共财政支出的人受益。从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政府项目的成本超支状况来分析,可以推算出,国内生产总值的10%可能都已经变成了灰色收入,通过这两个领域流失掉了。这样的体制,也会让没有显赫家庭背景、最优秀的中国人都变成投机商人,他们的能量只能被限流在证券市场投机领域,试图从不那么聪明的人手里,夺走一些财富。
当前的经济还是面临很大的通胀压力。短期价格浮动并不会改变这个大的发展趋势。目前执行的广义货币(M2)增长目标是16%。并没有设定在低于经济增长速度的水平,所以根本不可能扭转通胀势头。另外,能源、劳动力和食品的严重短缺,让“货币形成”到“通货膨胀”之间的转换非常迅速。
如果这样的发展模式不改变的话,中国想要“维稳”的目标,就会面临考验。首先,最重要的问题,中国政府必须堵上国有企业和政府投资活动中的腐败漏洞。其次,中国需要重新面对现实:鼓励有实际生产力的经济活动,避免资产泡沫。利率应该与通胀率同步上升。比如说,一年期存款利率应该尽快调高到6%。让利率保持这么低的水平,就是赤裸裸地抢劫穷人,养肥富人。
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是一个体制性的问题。现在再去增发货币,连饮鸩止渴的解渴效果都没有了。当前应该做的,就是彻底放弃制造泡沫的做法,并且开始对整个经济体制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