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下午,“达芬奇”家居在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成了一场闹剧,不到一个小时就匆匆收场,不仅对于现场记者的提问没做回应,对央视指责其造假的说法也没正面说明。总经理潘庄秀华却在现场大抛其泪,诉说创业艰难,以至于一位自称购买了一千多万“达芬奇”家具的消费者愤然离场。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调查,除了“达芬奇”这个名字外,从工人到老板、材质、设计等百分百属于作坊货的家具,被装上货轮,漂洋过海到了意大利的海港,直接拉回来,摇身一变就成了百分百意大利原装进口家具,出厂价则从3万元变成了30万元,买者趋之若鹜。对于央视揭露的事实,达芬奇先是在其新浪微博发布声明,称“郑重向公众确认:达芬奇在国内销售的意大利品牌家具,均为在意大利生产并原装进口至国内。”在断然否定了央视调查结论后,从常理而言,“达芬奇”可自证清白的途径无非两种:一是通过法律途径,状告央视诽谤;二是用事实和证据告诉公众,自己经营的家具是货真价实的意大利血统正货,而不是溜了一圈回到国内的东莞货。
需要指出的是,像“达芬奇”这样涉嫌冒充国际品牌,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在中国已不是个案。仅仅央视这几年的“3·15晚会”就披露了不少:2006年,号称源自德国的欧典地板被证明是北京通州产的;2002年,所谓丹麦国际知名品牌音响“香武仕”,其实是东莞卢村的“地方特产”;而各类打着意大利旗号的服装更是举不胜举;甚至两年前媒体揭露,据说是英国血统的“杰士邦”安全套也被证明是国产货。这些前赴后继的冒充行为,其造假手段并无太大的技术含量,甚至只是起了个洋名字而已,却能够轻易地蒙消费者多年,堪称顶级“艺术行为”。
遗憾的是,“达芬奇”的发布会没有回应外界关注的问题。只是笼统地说,自己经营的意大利品牌家具是原装进口的,但在现场没有出具任何证明,对于央视描述的事实也没有进行反驳。不过在发布会上第一次承认,和国内厂家有一些合作,而且也承认,即使是原装进口的意大利家具,也不是全实木的,从侧面印证了央视的一些调查报道内容。
至此,剧情并未结束,核心问题仍无答案,“达芬奇”究竟有没有欺骗消费者,究竟有没有造假,这些问题依然是迷雾一团。尽管在央视节目播出后,上海工商部门已出动,对“达芬奇”涉嫌伪造产地的仓库进行了调查取证,对相关家具产品进行登记保存并取样送检,而“达芬奇”的一名销售主管也承认,他们代理的好莱坞这个品牌的家具有一部分是在国内产的。但“达芬奇”代理的品牌有很多,哪些是国产的,哪些是原装进口的,依然是个谜。而揭开这些谜团,现在看来,靠“达芬奇”的自觉是不现实的,只能通过媒体和有关部门进一步的调查结论出台后,我们才能得到真相。
笔者不同意一些人的看法,认为“达芬奇”造假损害的是有钱爱显摆的人,甚至不惜拿郭敬明开涮。对于中国的消费市场而言,任何一种造假行为都有普害性;造假既可以针对富人,也可以给穷人量身定做。特别是在家具市场,各国品牌乱花迷眼,普通消费者根本无能力辨别真伪,如果工商、质检以及行业协会不履行监管职责,市场终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导致大量的造假行为。就此而言,职权部门有义务尽早公布真相,并惩罚造假者。中国为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构筑的法律堤坝,究竟在哪个环节溃断了,这是一个谜,相信很多人都有兴趣探究这个谜。然而,需要提及的是,那个曾经冒充德国货的“欧典地板”厂家,后来并未倒掉,而是在简单道歉后仍然活在市场上。这个谜保护着“欧典地板”“达芬奇”们可以活得滋润,从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