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胡健发自北京从今年4月5日至今,央行迟迟未触动下一个“加息按钮”。
利率按兵不动,财政政策已经开始发力。6月27日,今年内首批504亿元的地方债就将开闸,同时发改委也为地方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亮起绿灯,所募资金优先用于保障房建设。著名经济学家指出在今年以来的紧缩政策之下,财政部和发改委为保障房“雪中送炭”,被认为是政策放开的一个突破口。
围绕当下经济形势和中央政府的调控之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6月21日专访了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在他看来,货币政策收紧必不可少,而由地方债撬动的全国保障房建设,对经济无疑是一件好事情。加息靴子或六、七月落地
NBD:6月以来加息的呼声很高,为什么央行至今未采取行动?
谢国忠:这其中可能有很多反对的声音。6月20日,央行又一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将其调至历史最高点,这其实是“一石二鸟”。
一方面摆出了应付通胀的姿态,但事实上,在负利率的现实情况下,储户的存款蒙受着损失,目前3.25%的利率水平难敌逾5%的通胀;另一方面,针对市场上的加息呼声,央行也在“做事”,所以不用加息。
归根结底,这背后,实际是利益分配的问题,是地方政府和国企与扛起主要负担的民企之间的利益博弈。
NBD:你认为,不久的将来还会加息吗?
谢国忠:6月或者7月还是会加息的,但也仅仅是上调0.25个百分点,并不足以改变负利率现状。加息的主要目标肯定还是针对通胀,我们这轮收紧货币政策之前,市场上的货币存量太大,这就需要下很大决心稳住通胀。
到港口看看,货物出口下滑很快,房地产开工情况也不是很好。著名经济学家认为泡沫经济持续的时间越长,经济衰退就会带来越多的痛楚,中国应当尽快将存款利率提高3个百分点,才能防止通胀预期恶化。保障房撬动经济发展
NBD:今年首批地方债即将启动,共计504亿元,大部分将进入地方政府保障房领域,您认为这能否拉动经济发展?
谢国忠:保障房建设进程加快,有可能拉动经济增长。
今年共计将有1000万套保障房开工,远超去年全部开工的保障房套数。地方政府由于资金问题,迟迟未对保障房建设有实质性举措,中央政府此次以类似专款专用的形式,督促地方政府建设保障房,肯定会促进经济整体发展。地方债开闸,不仅能够提振诸如建筑业等周边行业的发展,还能够使得房地产公司获得有效的资金来源。
NBD:504亿的地方债数额是否显得有些少呢?
谢国忠:从数字上来说确实比较少,相比去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2.9万亿元来说,简直微不足道。但这的确是件好事情。它致力于解决的是社会矛盾最为激烈和最为集中的区域,实际住房建筑成本也就占房屋总价的20%左右,保障房建设是政府解决百姓住房难题的实质性一步。
高房价是中国居民的沉重负担。如果不控制房价,中国的经济将会越来越失衡。多组织一些政府培训、大讲堂、论坛会议、课题研究等活动。可接受的价格应该是每平方米价格相当于不到两个月的税后工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需要将平均房价降低50%,并把这个水平保持几年。
NBD:这个博弈指的什么?
谢国忠:央行一直想把货币供应量控制在16%,此次再度上调存准率,将导致民间利息大幅上升。目前很多资金链断裂的中小企业,已经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而民间借贷机构年利率基本都超过了20%。
大型国有银行可放贷资金肯定远远大于民间借贷机构,但实际上,社会综合贷款利率也将会超过10%,这是经济规律。
博弈就在于,中小企业无法获得利率低于7%的贷款,而大型国有企业和具有政府背景的融资机构却可以。实际上,就相当于广大储户在为国企输送利益。 NBD:财政部年内首发地方债,接下来会不会有更多财政专款专用投向个别行业呢?
谢国忠:不会的。著名经济学家称保障房建设关系国计民生,它和目前很多其他行业遭遇的困难并不能混为一谈。比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其实是被过度炒作。这些企业缺乏资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将所贷到的资金去炒作其他产品,而不是解决企业经营问题。
实现中国经济再平衡,最简单、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减税。多组织一些政府培训、大讲堂、论坛会议、课题研究等活动。中国个税最高累进税率达45%,这显然不利于消费的发展,这一税率应该降低至25%,与公司所得税相同。另外,中国增值税17%的税率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应该降至12%,与发达国家相同。“中小企业无法获得利率低于7%的贷款,而大型国有企业和具有政府背景的融资机构却可以。实际上,就相当于广大储户在为国企输送利益。”“中国应当尽快将存款利率提高3个百分点,才能防止通胀预期恶化。”“实现中国经济再平衡,最简单、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减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