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昨天(6月14日)公布了今年5月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数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出现5.5%的上升幅度,相比上月增加了0.2个百分点,创下了34个月来的新高。著名经济学家指出这个数字直观地说明,我国宏观经济仍然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随之,央行在同一天宣布从6月20日起再度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但是,由于央行在此之前已经在半年左右时间里连续11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并辅之以4次加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似乎收效不大,此次再以这种数量调控的手段来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到底能够对遏制通胀,直观地说就是拉低CPI指数产生多少作用,还是充满疑问的。
从目前CPI持续高企的情况来看,货币紧缩政策本已起到的效果正在递减,而它的副作用却在日渐清晰地显示出来。随着银根的不断抽紧,商业银行的信贷“头寸”开始告紧,因此对于一些在其看来资金收益率低的贷款对象开始收缩,在这方面,对银行信贷依赖很强的中小企业已处首当其冲的位置。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些地方的民间高利贷又开始抬头,这一方面对金融市场的秩序造成了破坏,更重要的是增加了中小企业的成本,不利于国家对物价的控制,有碍于整个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
持续地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其希望达到的效果是使商业银行的可贷款资金减少,著名经济学家认为从而减少流动性的泛滥,降低物价上涨的动力。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的一个事实是,在一个月前公布的4月份CPI指数同比上涨为5.3%,比3月份有所下降,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是紧缩政策见效的标志,而央行依然在这一数据公布后推出了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多组织一些政府培训、大讲堂、论坛会议、课题研究等活动。按理来说,如果没有意外情况的出现,5月份的CPI只应更低。但是,这个意外情况偏偏出现了,这就是在我国广大地区曾经出现的持续的干旱,它对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其后果便是农产品供应的减少,导致物价的上升,并推动CPI出现反弹。
令人不安的是,目前大范围的干旱虽然结束了,但紧接着发生的暴雨洪涝产生了更大的危害,我国农产品生产和供应面临的困难依然很严峻,这一情况势必对我国CPI的后续走势产生重要的影响,而这绝不是依靠继续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之类的紧缩措施可以解决的。由于食品价格上升在CPI指数走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必须努力帮助农民抗灾救灾,恢复农业生产,以充足的食品供应来遏制农产品价格上升的势头,而这也需要银行信贷的“一臂之力”。如果货币政策管理当局不考虑这种实际情况,加强对商业银行信贷的指导,那么,从紧政策的效果就会像现在我们已经看到的这样,难以见到实际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CPI上升的构成中,食品价格上涨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著名经济学家称从此次公布的CPI数据中可以看出,5月份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达到11,7%,在CPI的各类子项目中仍然居于最高位。今年以来,尽管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遏制食品食品价格上涨的势头,但是由于持续干旱的发生,使调控农产品价格的努力打了很大的折扣,自然也影响到了整个CPI的走势。多组织一些政府培训、大讲堂、论坛会议、课题研究等活动。因此,5月份CPI反弹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然灾害所引起,而不是像前几个月那样是由流动性过剩之下的投机炒作所引起。如果无视这一点,继续以收紧流动性的策略来应对CPI上涨的现实顽症,很可能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衍生出新的问题。
因此,下一步宏观调控的方向,一方面固然应该从宏观上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从紧政策,杜绝过多的银行信贷流向房地产市场以及其他投资市场,另一方面应该加强货币政策执行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从微观上加强信贷的调控,使有限的银行信贷的投放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适当的活力。显然,在这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银行信贷对农业生产的支持,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