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异常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升级,新动能持续显著成长,质量效益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平稳。
(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2018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5.1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比上年同期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万亿元,同比增长3.4%,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6.3万亿元,同比增长5.8%,比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4.6万亿元,同比增长7.7%,比上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2018年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23.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5%,比二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万亿元,同比增长3.6%,比二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9.4万亿元,同比增长5.3%,比二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1.8万亿元,同比增长7.9%,比二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
下面这张图显示了2007年以来我国经济分季度和年度的增长情况。
图片1 GDP年度和季度同比增速(截图)
从这张图可以看到,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达到14.2%,受
金融危机和
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影响,2008-2009年我国经济增速依次回落到9.7%和9.4%,从2007年二季度的高点14.3%回落到2009年一季度的6.4%。此后,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出现了一个比较强劲的反弹,在全球率先实现了复苏。但是,2010年以后,随着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经济增长呈现平稳回落的态势。从2012年我国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由原来的高速增长转向了中高速增长,季度之间经济增长速度波动也相对来说比较平稳。此前我们连续十二个季度,季度经济增长的增速在6.7%-6.9%,2018年三季度第一次回落到6.7%以下。我国经济增长尽管有所放缓,但是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接近30%,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肯特·凯尔德认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仍将快于发达国家。即使增长放缓,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是美国和其他一些工业化国家的2倍。
(二)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2018年7-9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1%、5.0%和4.9%,除7月份与上年持平外,8、9月份均比上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其中,25-59岁的主要就业人群城镇调查失业率持续稳定在4.3%-4.4%的较低水平。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100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
2018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比2017年同期增长10.2%,增速提高2.8个百分点。9月份,城镇各类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1小时,其中周工作时间不足35小时的就业不充分人员比重较2017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9月份城镇企业就业人员劳动合同签订率提高0.1个百分点;在签订的劳动合同中,长期劳动合同占比提高0.2个百分点。
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比较充分就业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2013-2018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一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
(三)消费价格温和上涨,生产价格总体平稳
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CPI上涨2.1%,涨幅比2017年同期扩大0.6个百分点。分月看,受春节“错月”和天气影响,2月份CPI环比涨幅较高,同比涨幅达2.9%;节后价格连续下降,同比涨幅也有所回落;进入夏季,受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影响,7月至9月,CPI环比连续3个月上涨,同比涨幅逐月小幅扩大。总体上看,2.1%的CPI同比涨幅属于温和上涨。
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PPI上涨4.0%,涨幅比2017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分月看,1月份PPI环比微涨,2月至4月环比连续下降,同比涨幅明显回落。5月至9月环比持续上涨,其中9月份环比上涨0.6%,是2018年以来月度最高涨幅,但因2017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同比涨幅从6月份的4.7%逐月回落至9月份的3.6%。总体上看,PPI走势较为平稳。
这几年CPI基本上月度维持在2%左右温和上涨,但PPI经历了一个比较大的波动。在2017年9月份之前,PPI连续54个月负增长,这对企业的销售收入、盈利状况有很大的影响。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使得供求关系发生明显好转。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升的情况下,从2017年10月份开始,PPI由负转正,出现了正增长,CPI和PPI“剪刀差”在逐步缩小。
(四)居民消费稳定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2018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3%,增速与1-8月份持平。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较快,同比增速为9.8%,二、三季度相对平稳,均保持9.0%的增长速度;分月度看,增速在9.0%上下波动,且波幅逐渐收窄,下半年以来稳步回升。
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5%,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主要是居民用于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支出增速明显快于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其中全国居民人均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支出分别增长12.2%、9.4%、17.4%,增速分别快于食品烟酒消费支出6.6、3.8和11.8个百分点。总的来看,2018年市场消费总水平平稳,居民消费支出保持稳健,同时消费结构在向中高端发展。
(五)固定资产投资缓中趋稳,民间和制造业投资回升
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8.3万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比1-8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30.2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2.7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1.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2%,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8.7%,比上半年加快1.9个百分点,增速连续6个月加快;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3%,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3%。
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
房地产开发投资8.9万亿元,同比增长9.9%。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9313万平方米,增长2.9%。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04132亿元,增长13.3%。
2018年前三季度,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同比增长33.7%,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1.8%。
(六)外贸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市场多元化取得新进展
2018年前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22.3万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1.9万亿元,增长6.5%,加快1.8个百分点;进口10.4万亿元,增长14.1%,加快2.5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顺差14331亿元,比上年同期收窄28.3%。
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均实现增长,对欧盟、美国和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7.3%、6.5%和12.6%。与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势较好,对俄罗斯、波兰和哈萨克斯坦进出口分别增长19.4%、11.9%和11.8%。9月份,进出口总额28852亿元,同比增长17.2%。其中,出口15492亿元,增长17.0%;进口13360亿元,增长17.4%。
(七)产业和需求结构优化,服务业和消费成为主动力
从产业结构看,2018年前三季度,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6.5%、40.4%和53.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3.7%、35.5%和60.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2、2.4和4.1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2013-2017年,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6%、42.6%和52.8%。
从需求结构看,2018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78.0%、31.8%和-9.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5.2、2.1和-0.7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上升14.0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表明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引擎。2013-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总额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6.2%和43.8%,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年平均贡献率几乎为0。这也是说我国经济经过几年的结构性调整,出现了很大变化。
(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继续显现,新动能加快成长
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6%,与上年同期持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31元,同比减少0.29元。9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7%,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3.0%。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农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3.7%和12.4%,增速分别快于全部投资28.3和7.0个百分点。
2018年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8%和8.6%,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4和2.2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4个百分点。全国网上零售额62785亿元,同比增长27.0%。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7938亿元,增长27.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7.5%,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4847亿元,增长24.8%。
(九)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从企业效益看,2018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9713.4亿元,同比增长14.7%。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4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7个行业减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44%,比上年同期提高0.29个百分点。据对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6.0万家企业调查,2018年前三季度,上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35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3%。
从经济增长质量看,微观的商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均在提升,居民收入增长平稳,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35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
从生态环境改善看,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北京下降程度更大。
从节能减排看,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3.1%,而年度目标是下降3.4%以上。
(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2017年末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2.4%,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8.5%,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提高,城乡差距继续缩小,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比2012年缩小0.17。
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差别化区域政策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取得积极成效,雄安新区规划设立,一批国家和区域中心城市快速发展,城镇化空间格局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加强。
五年来,发展新空间得到有效拓展,区域城乡发展格局正在重塑优化,新增长极增长带加快形成。
二、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大势和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一系列新战略新举措,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虽然我国经济比较平稳地实现了经济增速换挡,并且经济结构优化和新旧动能转换也取得显著进展,但以往靠大规模举债投资和高强度投入粗放式发展造成的宏观杠杆率过高、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过重、传统产业产能普遍过剩、金融风险聚集、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依然突出,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结构性矛盾也未得到有效解决,仍处在跨越关口的攻关期。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既要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等常规关口,也要跨越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特有的非常规关口,着力防范化解产能过剩、企业负债率过高、地方政府债务过重、金融脱实向虚等蕴藏的重大风险。
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
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并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按照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会议的要求和部署,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政策协调配合,引导和稳定预期,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并对2018年的财政货币政策和重点工作任务作出全面具体部署,提出2018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稳中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各类风险有序有效防控。
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统筹协调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各项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赤字率拟按2.6%安排,比去年预算低0.4个百分点;财政赤字2.38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普惠性,加大对三大攻坚战的支持,更多向创新驱动、“三农”、民生等领域倾斜。严控一般性支出,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广义货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推动债券、期货市场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结构性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强化创新驱动,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2018年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凸显。
社会政策要注重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积极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改革开放要加大力度,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步子再快一些,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
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扩大对外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强考核监督。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调整运输结构。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形势。2018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对的国内外形势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虽然仍处于复苏进程,但受贸易保护主义强化、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收紧、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回升,以及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部分新兴经济体出现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世界经济增长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大。
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最近下调了2018、2019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0.2个百分点至3.7%,增速与2017年持平;并警告美国单方面挑起的经贸摩擦如果进一步升级,很可能进一步拉低全球贸易、投资和经济增长,而美联储继续加息缩表可能导致全球流动性紧缩和资产价格重估,从而加大国际金融市场波动,部分新兴经济体可能面临更大的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压力。
从国内形势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经济增长、就业状况、物价水平以及国际收支平衡均处于较为稳定的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持续推进,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既具有保持持续增长的刚性,也具备应对困难压力的韧性。
但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也出现新变化,主要表现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内需动力,如投资和消费增长有所放慢;一些地方和企业对创新发展、减少负债、严格环保的高标准不适应,发展和经营存在困难;股市、债市、汇市出现一定波动。
我们既要看到我国经济具有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和内需广阔、人力资源充足等巨大优势,坚定信心;又要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应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新问题、新挑战,努力赢得主动。
面对国际经济环境新变化,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升级,我国经济运行面临新问题新挑战。为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2018年7月3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精准施策,扎实细致工作。为此,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综合研判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的形势基础上,对做好2018年下半年经济工作,有效应对新问题新挑战,作出针对性政策安排。
一是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
二是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降低企业成本。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
三是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
四是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要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精心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五是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六是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确保工资、教育、社保等基本民生支出,强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做实做细做深社会稳定工作。
2018年10月3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充分肯定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是长期和短期、内部和外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外部环境也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政策效应有待进一步释放。对此要高度重视,增强预见性,及时采取对策。
面对经济运行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要切实办好自己的事情,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有效应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研究解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围绕资本市场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维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要改进作风,狠抓落实,使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尽快发挥作用。
在全球经济贸易继续复苏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将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稳定基础设施投资补短板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节奏和力度,保持流动性适度宽松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同时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以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但另一方面,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明显变化,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美联储加息缩表的外溢效应也会逐步显现;国内基建投资增速回落、制造业和民间投资疲弱,加之外贸出口有可能受阻,也会加大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的平衡难度。
虽然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但中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
从近期看,中美经贸摩擦对出口的不利影响有限,居民消费保持稳健增长,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回暖向好,一系列利好政策效应逐步释放,经济健康稳定增长的势头不会改变。
从长期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将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势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进一步夯实我国经济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指出,中国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不断释放发展动力。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和贸易合作加快推进。中国具有保持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