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铁上越来越多的人在看快手,满耳都是抖音中的热歌热曲。为什么大家都在看短视频?
看短视频没有什么门槛,它是比文字更加省力的一种信息消费模式,也更加直观。有朋友跟我说,看短视频两个小时,放下后会发现根本不记得看了什么。对,短视频通过隐藏时间,从而消耗时间。就思维深度而言,在浏览过程中的思考性较弱。相比之下,文字还是要好一些,因为阅读过程本身就是思考过程。如果把大脑和眼睛看作人最重要的两个认知器官,我们到底给这两个器官喂什么,决定了它们能给你反哺什么样的结果。所以不妨多收藏、点赞有价值的短视频,以此来训练机器,使其在学习过程中给你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短视频类应用还有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2020年5G大规模商用后,用户时长还将大幅度上升,大概率会出现视频APP使用时间多于社交通信APP的情况。当然社交通信类APP也面临视频化和三维化的发展压力。
二是短视频进一步优化了操作。短视频是最适合单手操作的卧式浏览类APP,也可以理解为是最人性化的操作互动模式。
三是短视频的滤镜算法迭代无出其右。短视频看上去是内容,但内容的展现越来越和新技术绑定在一起。这时就需要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增强现实。短视频是增强现实的重要应用领域。短视频竞争的核心在于各类增强滤镜算法,这可能是大家没太关注的一个重要细节。
四是短视频往往从美女流量开始,逐步生活化,激活了人群中的视频爱好者。当内容足够多元化和新鲜时,就会创造新的亚文化,“创星”能力一流,当受众足够多时,稳定一段时间,就形成了大众文化。
五是短视频的竖屏传播能力强于横屏。有人说:视觉注意力提升两倍,点击率提升1.44倍,互动率提升41%。短视频算是更加彻底的手机原生态产品,充分利用了手机的竖屏特征。
六是抓住了年轻人的网络社交圈感知变化。今天的年轻人在微信里其实不太好过,自己的老爹老妈、老师老板都在朋友圈中,发东西多少有点不便。他们需要新的产品、新的体验,抖音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产物。
七是短视频的兴起带来非知识阶层的互联网化。在短视频平台的推动下,中国舆论场明显整体下探至劳工阶层。
八是拟态陪伴。看久了短视频的美女就是这个效果,你对视频中美女的一颦一笑都看得深入肌理,这种女友的替代效应是短视频成瘾的一种特征。文本表达的高点已经过去,未来是形体视频表达的时代。拟态陪伴效应将在短视频、AR、VR和机器人社会中越来越凸显。
九是短视频带来整体用户年龄的下沉。我们注意到很多两、三岁的孩子也在看短视频,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父母互联网能力的代际传承。未成年人的网络消费与表达值得关注。如何保护未成年人不受到网络伤害已经成为急需研究的问题。
十是短视频内容特征的发展理念至少已经分野为两种:一种是记录美好生活,强调内容的美化与美颜;另一种是记录真实生活,强调原生态地记录客观世界。在我看来最好的状态是记录真实、发现美好。
综合来看,现在的媒体越来越朝两个方向演化:一类是耗时减压型,一类是流量增压型。
前者希望大量消耗时间,生活即浏览,浏览即存在。在生活状态中消费时间,自然就没有精力和行动力去给别人和社会造成压力。这类信息流质确实没什么信息内涵,所谓短视频5分钟,网络1小时,人间大半天。看完就忘,时间和精力也消耗完了。随着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将越来越多地生活在耗时减压型媒体生态中。
第二类是流量增压型。这类媒体,要的就是关注、焦虑和压力,这种压力既会传导给体制,也会赋予社会,好处就是社会在压力中进化,坏处就是有些人不喜欢。不管怎么说,相当一部分人就是在这两大类媒体中漂泊,最后的结果,要不是“佛道系”,要不是焦虑系。短视频的发展倾向也将会是这么两种潮流。
未来10年是视频的时代,特别是短视频的应用将更加普及,其用户量还将继续增长。抖音系以及快手对垒美国的短视频类应用有优势,中国在短视频领域会领先于美国。由此,也就更有必要在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网络健康同时,以主流价值观引领内容潮流,加速发展短视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