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志强:送补贴送户口仍不够,二三线城市留人才还需哪些努力?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也正是人才集聚甚至堆积在一线城市而较少流入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流入二三线城市的人才能够安心在城工作,除了二三线城市本身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之外,政府首先要有所作为,尤其要加强和优化对经济资源、人才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工作,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引导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确保人才基本能够“随遇而安”。
当前,要实现人才基本能够“随遇而安”的目标,我们认为,政府至少应重视和做好以下三点:一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帮助二三线城市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逐步缩小一二三线城市之间的硬件差距。二是加大重点产业扶持力度,帮助二三线城市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二三线城市实施异质竞争战略,专心做强做大自己的特色产业,逐步缩小一二三线城市之间的产业竞争能力差距。三是加大教育扶持力度,帮助二三线城市培养优秀的本地人才,解决好二三线城市因本地人才匮乏而着急发愁忙引进的问题,解决流入二三线城市的人才因难以融入城市生活而逆流回归一线城市的问题。
令人欣喜的是,教育部2017年7月发布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快直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的指导意见》,不但表达了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人才资源配置进行宏观调控的自觉,而且传递了规制人才随意流动的气魄。该文件一方面强调要引导高层次人才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流动,另一方面强调不鼓励东部地区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尽管这只是一个指导性的意见,在放与管、流动与限制之间还有许多工作要细化深化,但我们相信,该文件精神的贯彻执行和进一步科学化,对于规范人才流动、优化人才资源的区域配置将发挥积极作用。
二三线城市要在满足“高级”需求方面多下功夫,为人才“来得了留得下”提供保障。
既送补贴又送户口,是2017年这轮“抢人大战”的主要特征,而且政策力度大大超过以往。而相关调查统计,只有49.7%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此番“抢人政策”“有吸引力”,仍有44.8%的受访大学生认为“一般”。由此可见,要想广泛网罗和有效吸引人才并把他们的心留住,仅仅采取送补贴送户口之类的举措,是不够的。以往出现的数次“逃离北上广深”后又“回归北上广深”的现象,也基本支持了这一判断。
为什么送补贴送户口之类的举措难以奏效或者效果不显著呢?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就指出,人类具有五种逐步递进的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包括自我超越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这个理论推演,激励人才的上佳思路和有效举措是及时满足人才不断“进化”的需求。反过来说,如果人才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高级”需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那么激励人才全心全力为所在组织机构服务的目标必定难以达成。分析以往发生的人才逆流回归一线城市的原因,二三线城市和政策研究者们可以从需求规律和需求层次理论深刻反思个中原因。
那么,二三线城市在抓好送补贴送户口等政策的落实之后,或者说,在满足人才之安全需求这样“较低”层次的需求之后,应该及时研究如何才能满足人才的情感归属、自尊他尊、自我实现需求、家属工作和孩子教育环境等系列问题,积极寻求解决人才之“高级”需求的有效举措,为留住人才之心打下坚实的基础。诚然,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不过,只要我们有此立意和行动,假以时日,必然奏效。
让人才“把心留住”,需要突出重点,强化优势。在这方面,杭州的做法值得关注和思考。
杭州近年来几乎稳居二线城市人才流入率排行榜的榜首。杭州之所以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一般认为,这是因为它有着邻近上海的区位优势、比肩“天堂”的历史美誉以及举办大型国际活动带来的提振效应。但是,我们在该市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发现,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杭州在努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布局优化的同时,始终秉持和践行“我们”理念,不断探索满足人才之“高级”需求的有效措施,终于取得了丰硕成果。如今的杭州,构建了一批诸如“梦想小镇”的创业平台和孵化基地,类似良渚文化村村民食堂和村民会客厅这样有人情味的地方,还出现了一批“拎包客”这样有温度的新型创客社区,成立了一批既能满足结群需求又能促进政学媒商四界共谋发展的复合型社会组织,定期举办致力于增强市民对城市认同感自豪感的“市民体验日”活动,以及致力于汇聚各方人才共同探讨城市品质提升之道的国际论坛……杭州的实践充分说明,通过满足人才之“高级”需求来留住人才之心的路子是切实可行的。
不可否认,与一线城市相比,二三线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聚集规模、公共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难以短时弥合的差距,杭州也不例外,但是杭州的实践充分说明,破除木桶定律的定势思维,尝试另辟蹊径,把自己的“长板”做得足够长、足够强也不失为一种思路和办法。
让人才“把心留住”,要用事业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其中既有一般规律,也有特殊情形;既需要改善客观环境对人才的硬约束,也需要人才个体对自身和环境有一个正确认识和把握;既需要中央布好局谋好篇,也需要地方真正拿出诚意。总之,让人才“把心留住”,需要突出重点,强化优势,补好短板,上下发力,打好各方面的组合拳。
北清名师网
京ICP备19057469号-4 手机:138112295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