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品牌策划人杨兵认为——品牌能够使产品溢价
本报记者 马国香
记者:您作为营销界资深专家,运作过一些著名品牌。以您丰富的实践经验及理论探索,您怎样来理解品牌的涵义,对中国品牌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有什么样的看法?
杨兵:品牌就是权力。为什么可以这样说?这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权力。它是一种发言权。它是消费者心目当中所占有空间的一种权力。因为品牌资产到底储存在哪里?说穿了是储存在广大消费者的脑海里。比如说,我要喝可乐碳酸饮料,首先想到的是可口可乐,然后是百事可乐。但是,至少在中国市场上可乐类碳酸饮料知名的,除了这些还有非常可乐,其它的什么汾煌可乐、天府可乐早已通通消失,这说明品牌不是在企业手里,而是在消费者脑海里。所以我说品牌是一种权力,是你在市场上的发言权,是你在消费者心理的占位权,是你在经济大潮中的生存权。当然也是实力的象征。一个国家拥有的世界名牌越多,它在国际舞台上的发言权就越大。国与国之间的抗衡是经济的抗衡,经济的抗衡是企业之间的抗衡。企业之间的抗衡是品牌的抗衡,所以我说——品牌就是权利!
记者:现在国内的企业都在说要做品牌,品牌到底怎么做?尤其在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不做品牌那是没有什么出路的。
杨兵:我认为品牌的最大好处是能够给你的产品带来溢价。没有品牌的产品,哪怕是一块金子,也只能卖出一块银子的价钱;有品牌的产品,一块银子也能卖出金子的价钱,甚至哪怕是一块黄铜。那么有人就问了,这是不是意味着一种欺骗?在产品品质有保证的前提下,我认为不是。老百姓对于品牌的要求除了品质好这个前提以外,对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感受。实际上你卖的就是一种感受,他买的也是一种感受。企业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怎么样发展适合于自己企业的品牌。
记者:不同市场环境下,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企业对于品牌的认知差异在那里?怎么来理解?
杨兵:我觉得对品牌概念的认知应该是有差异化的。有的行业他觉得没有必要做。比如说,生产资料行业他觉得没有必要做品牌,但是生产资料行业有没有做品牌做成功的呢?有!统一润滑油。按照这种做法,在营销理论里面、广告理论里面这是一种不科学的做法,但为什么不科学的做法带来一个良好的市场回报呢?说明做品牌在某种程度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生产资料也可以做品牌。统一润滑油的老总说得很明白,他们每在中央电视台投入了一块钱广告费,那它的市场销售额就可以扩大10块钱。这种1:10的比例对很多企业来说,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对于其他一些行业的企业,尤其是快速消费品更需要做品牌。在同质化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消费者买的往往不是产品,是品牌。如果只做产品不做品牌,尤其是在消费品市场那将来肯定前景不光明,特别是当企业突破区域市场要做大的市场、全国性市场,没有品牌寸步难行。掌握消费品市场的营销规划,消费者首先买的往往是品牌,而不是产品。
从地域上来说,对认知也是不同的。从消费者方面来说,发达地区的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要强得多;从企业方面来说,发达地区也好,不发达地区也好,都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品牌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往往是发达地区的市场,而且以大中型城市为主。这些城市中的国际大卖场如家乐福、沃尔玛等,很多企业都愿意把自己的产品放进去。在这种卖场里面整个销售成本很高,甚至哪怕几乎没有利润,仍然愿意拿进去销售。因为国际大卖场自身就是一个品牌。你能在国际大卖场里展示销售自己的产品,说明企业至少是有实力的企业。很多企业赔钱也要拿到国际大卖场里卖,实际上是为了起到一个广告的示范作用。
记者:那么当前在品牌这个领域,您认为业界有哪些比较响亮的声音。而且是能够为企业带来好的启发?
杨兵:这个问题牵扯到做品牌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科学?我的结论是,做品牌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但两者并不是1:1的比例。科学的比例要少一点,艺术的比例可能更多一点。品牌仅仅有科学的原则与指导远远不够,解决不了企业在做品牌方面的实际问题。
做品牌更是一门艺术,但是艺术的东西是有情景性的,具有相当大的差异化、个体化、个性化。艺术性的东西是不能复制的,经验无法克隆。品牌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这充分说明做品牌是一门科学,但更是一门艺术。